产后恶露一般持续2-6周,实际时间受到子宫恢复情况、分娩方式、哺乳频率、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1、子宫恢复:子宫收缩良好时恶露排出较快,表现为初期鲜红色逐渐转为淡粉色。可适当按摩腹部帮助宫缩。
2、分娩方式:剖宫产恶露量较少但持续时间可能略长于顺产,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影响恶露排出。
3、哺乳频率:频繁哺乳会促进催产素分泌,有助于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,建议每天哺乳8-12次。
4、个人体质:凝血功能异常或贫血产妇可能出现恶露时间长,伴随异味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。
恶露期间保持会阴清洁,使用产妇专用卫生巾并每2-3小时更换,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。
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、胎盘因素、软产道损伤、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按摩子宫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止血、输血等方式处理。
1、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原因,可能与产程过长、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,表现为持续性阴道流血。可通过按摩子宫促进收缩,使用缩宫素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。
2、胎盘因素胎盘残留、植入或粘连可能导致出血,常伴随胎盘娩出不完整。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,严重时需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。
3、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会阴、宫颈等部位撕裂伤可引起活跃性出血。需立即缝合修补伤口,局部使用止血纱布,必要时输血。
4、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羊水栓塞等可能导致凝血异常,表现为广泛渗血。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、凝血因子,同时治疗原发病。
产后出血属于产科急症,一旦发生需立即就医处理,产后注意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,遵医嘱用药并加强营养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