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肺炎出现呼吸三凹症状通常提示存在呼吸困难,需立即就医。呼吸三凹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、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,主要由肺炎导致气道阻塞或通气功能障碍引起,可能伴随发热、咳嗽、口唇发绀等症状。
婴儿肺炎引发呼吸三凹症状时,多与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。这些病原体侵袭肺部后,可能导致细支气管黏膜水肿、分泌物增多,使气道阻力增加。婴儿胸壁柔软,代偿性吸气时会通过三凹征增强呼吸力度。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加快、鼻翼扇动、喂养困难等表现,严重时可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。
部分婴儿因早产、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,更易出现呼吸三凹症状。这类患儿肺部代偿能力较弱,感染后易进展为重症肺炎。若同时存在喘息、嗜睡或皮肤苍白等表现,需警惕呼吸衰竭风险。
家长发现婴儿呼吸三凹症状时,应立即保持其呼吸道通畅,避免包裹过紧衣物,并侧卧防止误吸。记录呼吸频率、体温等变化,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。就医后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、胸片等检查,并根据病原学结果给予阿莫西林颗粒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感染治疗,必要时需氧疗或机械通气。日常需注意室内通风,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,定期接种肺炎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