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癌放疗后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、神经阻滞、放射治疗调整、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。疼痛通常由肿瘤进展、放疗后炎症、神经损伤、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1、药物镇痛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缓释片、羟考酮缓释片,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。重度疼痛可联合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,需在疼痛科医师指导下阶梯用药。
2、神经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能有效阻断痛觉传导,适用于顽固性疼痛。该操作需在影像引导下进行,可能伴随暂时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。
3、放疗调整针对局部复发或残留病灶,可考虑调强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。需由放疗科评估病灶范围及周围器官耐受剂量,制定个体化方案。
4、心理干预慢性疼痛常伴随焦虑抑郁,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可改善痛觉敏感。建议肿瘤心理专科进行综合评估干预。
建议记录疼痛日记评估治疗效果,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,营养支持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,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胰腺负担。
胰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隐痛、黄疸、消瘦、消化不良等表现,晚期可能出现剧烈疼痛、腹水、恶病质等症状。
1、早期表现:上腹部持续隐痛或钝痛,餐后加重;不明原因食欲减退,伴随轻微恶心;体重缓慢下降但无其他明显不适。
2、进展期表现: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深黄,粪便呈陶土色;腹痛放射至背部,夜间加重;血糖异常波动,新发糖尿病症状;脂肪泻伴营养不良。
3、终末期表现:顽固性剧烈腹痛需强效镇痛;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;严重消瘦呈恶病质状态;可能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转移征象。
出现持续上腹不适伴体重下降应及时就诊,确诊后需营养支持治疗,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,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补充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