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、感染因素、物理刺激、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组胺药物、免疫调节、回避诱因等方式干预。
1、食物过敏鸡蛋、牛奶、海鲜等常见致敏食物可能诱发荨麻疹,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并逐步排查过敏原,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、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。
2、感染因素病毒性感冒、链球菌感染等可能伴随荨麻疹,家长需观察发热或咽痛症状,需针对原发病治疗,急性期可配合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缓解皮肤症状。
3、物理刺激摩擦、冷热变化等物理因素可能引发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,表现为风团样皮疹,建议家长避免孩子剧烈运动或骤冷骤热环境,必要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。
4、遗传易感性特应性体质儿童更易出现慢性荨麻疹,可能与免疫球蛋白E水平异常有关,家长需注意环境清洁,长期管理可考虑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。
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穿着纯棉衣物,急性发作期避免搔抓,症状持续超过6周需排查慢性诱因。
湿疹和荨麻疹同时发病可通过保湿护理、抗组胺药物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。湿疹与荨麻疹的共病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、过敏原暴露、免疫异常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1、保湿护理湿疹患者需每日使用无刺激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,荨麻疹发作期避免热水烫洗。家长需为孩子选择不含香精的医用保湿剂,如凡士林或尿素软膏。
2、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和风团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地氯雷他定。可能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关,通常表现为红斑、剧烈瘙痒等症状。
3、糖皮质激素中效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可控制急性炎症,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时需短期使用。可能与Th2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有关,常伴随皮肤苔藓样变。
4、免疫调节顽固性病例可考虑环孢素或度普利尤单抗,需监测淋巴细胞亚群。可能与IL-4/IL-13信号通路异常有关,通常表现为慢性复发性皮疹。
建议穿纯棉衣物避免摩擦,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,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