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扁桃体肥大可通过调整饮食、保持口腔清洁、蒸汽吸入、适当运动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。扁桃体肥大通常由反复感染、过敏反应、免疫异常、腺样体肥大、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。
1、调整饮食
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,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。可适量增加梨汁、百合粥等润喉食物,减少油炸食品摄入。若合并胃食管反流,需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。
2、保持口腔清洁
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-4次,餐后及时清洁口腔。婴幼儿可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龈与舌面。口腔细菌减少有助于降低扁桃体炎复发概率。
3、蒸汽吸入
将45℃左右温水倒入杯中,让孩子口鼻对准蒸汽呼吸5-8分钟,每日两次。蒸汽能缓解咽部充血,稀释分泌物。注意防止烫伤,婴幼儿需家长全程监护。
4、适当运动
选择散步、游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,避免剧烈活动引发呼吸困难。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,寒冷天气外出需佩戴口罩防护。
5、药物治疗
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。过敏性肥大可用氯雷他定糖浆,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局部水肿。禁用自行购买含片或激素类药物。
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,卧室湿度维持在50%-60%,避免接触二手烟及粉尘。若出现睡眠呼吸暂停、进食困难或反复发热,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。未经医生指导,家长勿擅自使用器械触碰扁桃体。
9岁儿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驱虫一次,实际间隔时间受到居住环境、卫生习惯、既往感染史、学校集体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1、居住环境生活在农村或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,接触土壤、动物粪便概率较高,建议缩短至半年驱虫一次。
2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彻底、有咬指甲等不良习惯的儿童,需每6-8个月进行预防性驱虫。
3、感染史既往有蛔虫、蛲虫等寄生虫感染史的儿童,应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,并根据结果调整后续驱虫频率。
4、集体活动就读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儿童,因集体生活易交叉感染,可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常规驱虫。
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有腹痛、肛门瘙痒、夜间磨牙等寄生虫感染征兆,选择阿苯达唑、甲苯咪唑等儿童适用驱虫药时须严格遵医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