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心病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、心悸、下肢水肿、咳嗽咳痰、乏力等。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,主要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,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。
呼吸困难是肺心病最常见的症状,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,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。患者常感觉呼吸费力,需要用力呼吸或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。呼吸困难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、肺动脉高压等因素有关。
肺心病患者常有心悸症状,表现为自觉心跳加快、心前区不适或心跳沉重感。这是由于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张,心脏负荷增加所致。心悸多在活动后加重,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。
下肢水肿是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,多从足部开始,逐渐向上发展至小腿甚至大腿。水肿呈凹陷性,晨轻暮重,与静脉回流受阻、水钠潴留有关。长期卧床患者水肿可出现在腰骶部。
肺心病患者多有长期慢性咳嗽症状,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,合并感染时可变为黄色脓性痰。咳嗽与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有关,夜间和晨起时咳嗽较为明显。
肺心病患者常感全身乏力、易疲劳,活动耐力明显下降。这与长期缺氧、心功能不全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。乏力症状可随病情进展而加重,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。
肺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受凉感冒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限制钠盐摄入,控制每日饮水量。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,如腹式呼吸、缩唇呼吸等。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,遵医嘱规律用药,定期复查肺功能和心脏超声。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。
肺心病心衰病人吸氧流量一般为每分钟1-2升,具体流量需根据血氧饱和度、呼吸困难程度、基础疾病控制情况、个体耐受性等因素调整。
1、血氧监测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%以上,过低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高流量,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。
2、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期可短时提高至每分钟2-4升,症状缓解后逐步下调,同时配合利尿剂呋塞米、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。
3、基础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,肺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监测氧疗效果,必要时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。
4、个体差异老年患者或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风险者初始流量宜更低,夜间睡眠时可配备血氧仪动态观察,避免氧中毒。
建议使用医用氧气湿化瓶,定期清洁鼻导管,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,出现意识改变或气促加重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