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型肝炎患者平时需注意日常防护、定期复查、合理用药及生活习惯调整,主要包括避免传染他人、监测肝功能、规范抗病毒治疗、限制酒精摄入四个方面。
1、避免传染血液和体液是主要传播途径,患者应避免共用剃须刀、牙刷等物品,性生活使用安全套,伤口及时包扎。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。
2、定期复查每3-6个月需检查肝功能、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脏超声,评估病情进展。若出现乏力、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
3、规范用药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需长期规律服用,不可擅自停药。干扰素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。
4、生活管理严格戒酒,减少高脂饮食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、豆制品。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,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。
保持均衡饮食,优先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,腌制食品需限制。出现腹胀、皮肤瘙痒等异常应及时联系专科医生。
慢性乙肝肝炎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传播,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或拥抱通常不会传染,但建议共同生活者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测乙肝五项。
1、传播途径乙肝病毒通过血液、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,无防护性行为是配偶间主要传染途径。建议使用安全套并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。
2、疫苗防护未感染方应接种乙肝疫苗,全程接种后需检测表面抗体滴度。抗体水平不足时需加强免疫,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。
3、病毒载量配偶乙肝病毒DNA载量越高传染风险越大。建议感染者每3-6个月检测肝功能与病毒量,符合条件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染性。
4、家庭防护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感染者血液,伤口需及时包扎。餐具正常清洗即可,但牙刷、指甲剪等个人用品必须分开使用。
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建议每1-2年复查乙肝五项指标,出现乏力、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