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位血压通常比坐位血压略高,差值一般在5-10毫米汞柱范围内,主要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、自主神经调节、血管张力以及测量误差等因素有关。
1、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卧时下肢血液回流增加,心脏前负荷增大,心输出量相应升高,可能导致收缩压轻微上升。
2、自主神经调节体位改变会激活压力感受器反射,卧位时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迷走神经活动增强,可能影响血压波动。
3、血管张力差异卧位时腹部脏器对主动脉压迫减轻,血管外周阻力下降,但回心血量增加可能部分抵消该效应。
4、测量误差因素袖带位置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、肢体肌肉紧张度不同等操作因素均可导致两种体位测量结果差异。
建议测量血压时保持固定体位,动态监测应选择相同体位,若卧位与坐位血压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需就医排查病理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