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切除术后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、营养支持、药物干预、手术探查等方式护理。肠梗阻可能由术后粘连、饮食不当、肠蠕动减弱、吻合口狭窄等原因引起。
1、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减轻肠道压力,减少呕吐和腹胀。护理时需保持管道通畅,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。
2、营养支持采用肠外营养或少量肠内营养维持机体需求。营养液需遵循从稀到稠、由少到多原则,避免加重梗阻。
3、药物干预使用山莨菪碱缓解肠痉挛,莫沙必利促进肠蠕动,头孢曲松预防感染。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。
4、手术探查对于完全性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需手术解除梗阻。术后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和引流情况。
护理期间应记录排便排气情况,逐步恢复饮食可从米汤等流食开始,避免食用产气食物,适当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。
肠道息肉多数情况不会癌变,但部分类型存在癌变风险。主要影响因素有息肉类型、大小、数量、病理特征。
1、息肉类型: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变概率较低,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。
2、息肉大小: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癌变风险较小,超过10毫米的息肉癌变概率明显增加。
3、息肉数量:单发息肉癌变风险相对较低,多发息肉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概率显著增高。
4、病理特征: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癌变风险较高,需要密切随访。
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,发现息肉及时处理,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,减少红肉摄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