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起牙疼的常见疾病主要有龋齿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、智齿冠周炎、牙周炎等。牙疼可能与细菌感染、物理刺激、免疫因素等有关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酸性产物破坏的疾病。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龋洞,遇冷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明显,严重时可能引发牙髓炎。治疗需清除腐质后填充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,日常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。
牙髓炎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,表现为自发性阵发痛、夜间加重,冷热刺激可诱发剧烈疼痛。急性期需开髓减压缓解疼痛,常用药物包括樟脑酚棉捻和甲醛甲酚溶液,后期需进行根管治疗。
根尖周炎是牙髓感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的炎症,咬合时疼痛明显,患牙有浮起感,可能伴随牙龈脓肿。急性期需口服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,慢性病例需通过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消除病灶。
智齿萌出不全时牙龈瓣与牙冠间形成盲袋,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炎症。表现为智齿周围红肿热痛,张口受限,可能放射至耳颞部。治疗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盲袋,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消炎,反复发作者建议拔除。
牙周炎是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,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伴持续性钝痛,可能形成牙周袋溢脓。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波洁治和龈下刮治,中重度患者需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,必要时行牙龈翻瓣术。
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,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两次,每年进行口腔检查。避免用患牙咬硬物,减少冷热交替饮食刺激。出现持续疼痛、牙龈肿胀或牙齿松动时须及时就诊,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齿缺失或感染扩散。
宝宝舌苔白厚可能与喂养不当、口腔卫生不良、鹅口疮、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,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、清洁口腔、抗真菌治疗、改善消化功能等方式缓解。
1、喂养不当家长需避免过度喂养或奶粉过稠,少量多次喂温水清洁口腔。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糖高脂饮食。
2、口腔卫生家长需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宝宝舌面,每日两次。避免使用成人牙刷或刺激性清洁剂。
3、鹅口疮可能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,表现为乳白色斑块不易擦除。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、碳酸氢钠溶液涂抹,哺乳用具需定期煮沸消毒。
4、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,常伴腹胀、吐奶。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、胃蛋白酶散,哺乳后保持竖抱拍嗝姿势。
建议家长每日观察舌苔变化,若伴随拒食、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使用刮舌器等尖锐物品。